陕西省艺术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书以载道 文以铸魂—颜真卿名碑拓片特展
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均属于明清皇家建筑,其建筑匾额、屏门上多有书法大字,或用于解读建筑名称和功能,或用于表达古代帝王的心境。
“刺史”最近在书法圈火了。
2021春,苏富比书画部呈献一系列晚清至民国名家书画四屏精品。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
艺术博物馆 | 美术展览 | 文创 | 公共教育 | 综合服务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公元年即唐中宗景龙三年,卒于公元年即唐德宗贞元元年。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
来源:中国美术报 相信大多数读者对书法家颜真卿和他的《祭侄文稿》并不陌生。但你可知道,这件名作在二百余字的内容中,记述了怎样的历史故事?
2019年5月25日下午三点,“致颜真卿——全国书写艺术邀请展”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白砥、陈量、胡抗美、姜华、刘彦湖、鲁大东、施立刚 、沃兴华、吴从容
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
唐代是墓志创作的鼎盛期,据统计,目前仅刊布的洛阳唐代墓志已经达到6000余方。
在这各种书体的概况介绍及名笔的作品亮相中,我们发现并没有内在的、书法史学意义上的打通贯穿,也缺乏各种体式转变的脉络分析及笔墨演绎的规律解读。
今年年初,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的特别展览,展出了包括《祭侄文稿》在内的177件作品。《祭侄文稿》号称“天下第二行书”,同时也是颜真卿传世的唯一一件可靠...
而汉代在书法方面,虽然有摩崖和碑刻两种形式的拓本,但均为东汉的刻石,西汉最有代表性的简牍和帛书,而这些书迹没有在“颜真卿特展”中展示。
李公麟被誉为“宋画第一人”,北宋《宣和画谱》曾收录他的百余件作品。但传至今日,可信的只有《五马图》和《临韦偃牧放图》两件。而《临韦偃牧放图》是李公麟临唐人所画,只有《五马图》是存世...
作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的艺术价值已经被专家学者研究论述得很透彻了;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也从各种各样的出版物上清晰地欣赏了全文的一笔一划。
《祭侄文稿》被认为是“天下第二行书”的书法,因这次日本之行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但在这件书法之外,颜真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意在笔先”这四个字常常见诸于中国书法史和绘画史之中。
此次东博是以颜真卿为核心,将自文字创始直至王羲之以还晋唐宋元明清书以人传的历代书法连缀成史,貌似突显颜真卿,实具梳理整个书法史的雄心。除稀世墨迹,更以大量名碑佳拓接续,清晰呈现中国...
最近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超越王羲之的名笔:颜真卿”大展,大批书画重宝齐聚一堂,堪称一二十年一遇的书画界盛事,迅速引发社会关注。
从王羲之到颜真卿,完成了从今草到正楷的转变,有着文字学意义上的书体建设与审美意义上书风变迁的双重意义,展览主题旨在体现颜真卿之超越王羲之。
《五马图》在南宋时就已闻名天下,归于南宋内府收藏。到了元、明两代,经柯九思、张霆发等收藏名家递藏。清代康熙年间,被河南商丘宋荦收藏。乾隆时期,被贡于清宫,乾隆皇帝两次在《五马图》图...
有人认为,通过这一系列展览可以看出,回归传统是世界文化的大趋势。
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颜真卿《祭侄文稿》借给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引起各方关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9年1月16日起,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1月16日-2月24日)是《祭侄文稿》在日本的首次公开展出。
《祭侄文稿》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一个草稿,上面有大量涂抹之处,却历来被誉为“行书第二”,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媲美。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1月16日,日本东京博物馆将举办“书圣之后——颜真卿及其时代书法特展”,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颜真卿传世名品《祭侄文稿》也将展出,引发了热议。
博物馆除了具有历史传承、文化传播、审美传输、艺术传导、知识传送等功能外,还需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及积极的学术使命,这是相当重要的博物馆“内功”建设及“软实力”体现。
记者从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了解到,此次展览将分为六个章节进行展示,展出作品来源也十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