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河南卫视参与制作的《隐秘的细节》于世界博物馆日正式上线,甫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厚重的文化,专业的解读,为观众带来又一场文化盛宴。
历史上,安阳曾是殷商、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都。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山东博物馆藏“亚乞以众人”卜甲及拓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
商代人事无巨细,都要求神问卜,甲骨文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涉及日月星辰、祖先鬼神、风雨灾害、年成丰歉、生死疾病、吉凶祸福等等,是商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甲骨的命名暗藏玄机,从名字...
?疫情此起彼伏,越过了国界,也使得人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之外……陈楠自1999年开始进行甲骨文研究与创作,2017年发布史上首套甲骨文设计字库“汉仪陈体甲骨文”。2020年2月21日,他特为本报创...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一角 3000多年前,商人将一个王朝的记忆埋入地下。 120年前,甲骨成学,却逢家国飘摇。
山东淄博桓台县史家村遗址在岳石文化遗存中,发现刻有符号和文字的卜骨卜甲,年代约在夏商之际,比殷墟甲骨文早了近300年。自此,齐鲁大地上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文字系统和文化序列,成为灿烂辉煌的...
120年前,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中药“龙骨”中发现甲骨文,此后无数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和破译,直到今天。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贴出了一则“重金悬赏”
上官云 任思雨 /中新网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们将甲骨文研究接续传承,并让这门古老的学问不断推出新的成果。
土方征涂朱卜骨刻辞,商,长22.5厘米,宽19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国家博物馆供图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今年是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马海燕)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记者15日从中国教育部获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海量的甲骨文文字,预示着在商殷之前一定经历了漫长的文明铺垫过程 “最早的中国” 怎样了? 二里头遗址揭示的人类活动历史,晚于良渚,又早于殷墟
先有诗,然后书写,是自书诗的前提,书法家也应该是诗人。然当代书法家大多数为业余爱好。翰墨之外要做到能写诗、会写诗、写好诗,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作为目前已知成系统的汉字的最早形态,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尽管这个故事有不同的“版本”,但流传最广的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在北京任国子监祭酒的山东福山人王懿荣时患疟疾,在医生开的中药方里,有一味药名叫“龙骨”,药取回后,王在检视药物时,无意
2018年8月31日,丁辅之“海派甲骨文书法”艺术传承巡展杭州展在孤山印学博物馆和西泠印社遁庵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