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代码 | 10003 |
---|---|
所 在 地 | 北京 |
院校特性 | 教育部直属 |
院校隶属 | 教育部 |
学历层次 | 本科 |
办学类型 | 大学 |
院校类型 | 艺术 |
开设专业 | 艺术史论 动画 绘画 雕塑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艺美术 艺术与科技 |
网站地址 | http://www.tsinghua.edu.cn |
咨询电话 | 010-62770334 |
院校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活动海报
2018年11月23日,由清华美院基础教研室主任邱松教授发起的第六次"设计形态学系列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502举行,本次"微沙龙"主要针对"形态学"与"人工智能"的内在关联性,以及相关的前沿性研究和设计应用的讨论。来自清华美术学院的副教授、万人计划人才米海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新,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马常勇,北方工业大学张杞峰老师,以及来自各院校的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共计30余人参加了本次微沙龙。"微沙龙"由邱松教授主持。
"微沙龙"上半场由清华美院信息设计系米海鹏副教授以"机器智能时代的设计形态问题"为题分享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与形态设计的发展;参与"数字未来工作营"的4位同学分享了各组成果:清华美院博士岳菲与硕士于哲凡共同分享"ICD智能材料探索",博士曾绍庭分享"气动服装之跨界设计"、博士崔强分享"如何进行整体化构建"。
首先由米海鹏副教授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技术与形态设计的发展现状向大家介绍目前机器人的功能与形态设计分类,提出机器人的设计形态是传统设计形态所没有涉及到的。米老师通过丰富多样的人工智能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与外来的可能性。最后,在现场同学的要求下,米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部分机器人或与机器人有关的参考资料。
米海鹏副教授做分享
紧接着参与"数字未来工作营"的4位同学为大家进行课题分享。
首先是博士岳菲与硕士于哲凡以"ICD智能材料探索"为主题(注:ICD 斯图加特大学数字实验室),分享了对"响应式生物混合系统3D打印"的探索。通过探索复合材料在不同驱动和约束因素下的物理行为特征,从中归纳出该材料特性的数字设计方法与工作流程,并且利用最新的3D打印技术,创造适合于这种材料结构体系的数字建造策略。
"ICD智能材料探索" (岳菲博士、于哲凡硕士研究生)
博士曾绍庭分享课题"气动服装之跨界设计",介绍了气动穿戴装置项目是结合服装设计与气动系统,通过电子交互创造能自动感应人体行为的身体艺术装置,探讨材料如何作为人体与周边环境的接口,让身体功能得以增强、提高和扩展。通过介绍,大家了解了cyborg(赛博格)人机共生时代新的技术语境与设计范式,以及气动系统与服装设计如何在数字化交互中产生绚烂的火花。
"气动服装之跨界设计"(曾绍庭博士)
博士崔强为大家分享"如何进行整体化构建"的课题,探讨基于代理的构建方式,利用简单行为规则和几何约束来探索空间形态的可能,找寻形态的丰富性、复杂性。建模以基本的几何形状和环境约束为基础,并用算法程序加强整体化构建。
"如何进行整体化构建"(崔强博士)
针对本次微沙龙主题,下半场展开了"设计形态学"与"人工智能"的研讨。老师与同学们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通过本次微沙龙平台对研讨主题得到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本次微沙龙研讨会如火如荼地讨论了将近5个小时,老师与同学们对形态学与人工智能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和深入探究的问题,让参与本次微沙龙的同学受益匪浅。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的热门,是研究者最爱探索的对象之一,希望在未来形态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更大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不断造福人类。(图、文:基础教研室)
文章标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微沙龙】设计形态学系列研讨会-6:设计形态学与人工智能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edu/6/news-1884.html
本文栏目:院校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