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李樯摄影作品研究展9月3日开幕

展览资讯 来源:知也美术馆 2022-09-02 14:46
李樯的影像是一个行将逝去的文明的背影,当我们看着这个背影逐渐消逝于地平线之上,这份影像财产也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李樯摄影作品研究展

题字:刘克成

地平线

李樯摄影作品研究展

学术主持|刘克成

学术支持|顾铮 武小川

出品人|刘路

策展人|高 非 朱艳坤

展期|2022年9月3日—10月20日

主办|知也艺术中心

协办|西安欧亚学院艾德艺术设计学院

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

形象设计|十方创意

地点|西安市新城区幸福南路109号

老钢厂创意园区

友情支持|西安乐像艺术空间

贵州酱酒定制体验馆

前言

李樯的影像是一个行将逝去的文明的背影,当我们看着这个背影逐渐消逝于地平线之上,这份影像财产也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筹备展览的讨论中,大家对李樯的影像表达出一致的肯定,只有李樯本人表达了某种疑虑——今天的年轻人是否会喜欢那些落满时间灰烬的影像?这是不是一种杞人忧天式的忧虑?我无法给出答案,也不知道这样的影像能否切合年轻人的口味,或者说得谦卑些,能否讨好今天的年轻人。

虽然年龄相差了一代,但从生物学意义上看,李樯与我都已不再年轻。问出这样的问题,是一种清醒的自觉,亦或是某种文化上的焦虑。年轻,是一种抹平一切的力量,是未来、是趋势、是无限希望。但是,年轻的趣味真的应该是我们看待艺术的标准吗?我想不见得。当整个社会都在肯定年轻的价值,拼命讨好年轻人时,一些经典的、本该稳如磐石的价值观便可能崩溃。李樯的影像记录农耕文明的最后诗意,随着时间绵延,他镜头里的地平线渐次消失,城市作为一个不知餍足的巨兽,一步一步吞噬乡村。最终,如刘克成先生所说,“地平线消失了,只剩下天际线”。

李樯很重视作品的“当代性”,并在作品中作出了许多他心目中的当代性表达。但汉语词汇的表达是具有局限性的,当代性本身就是一个不具备稳定性的虚幻表达。“当代”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艺术家所生活的时代在历史意义上是可以被看做“当代”的,当他的艺术表达符合其整个时代的一般趣味或审美,基本上可以认为他的作品是当代的。这样的例子有不少,像唐之颜柳,宋之米蔡,都是彼此时代顶级的艺术表达,他们的作品在其生活的时代是具备当代性的。但我理解李樯所谓的当代性,实质上是一种人文关怀,能够表达一个时代普遍的艺术情感,不偏爱某个人、某个地域,乃至某个特定的场景。他心中的诗意,是一个大地安稳,有山、有雪、有树、有风、有老人、有孩子,还有猫狗、驴子的故园图景。他镜头下每只小羊,眼中似乎都有着某种我们逐渐陌生的纯真的表情。这个图景不具备普世性,但传递的朴素情谊却与每一个善良、敏感的中国人毫无二致。

基于此,我与李樯以及他的担忧达成和解。他提出的疑问当然是个问题,只是相较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人文关怀(或者说李樯内心的当代性),问题的答案一点也不重要。年轻人喜欢或不喜欢,都是年轻人的问题,于李樯元气充足的艺术表达则毫不妨害。

每天皆有日升日落,而地平线永远岿然不动。

高非

2022年8月末

刘克成老师现场指导布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