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看似冰火两重天,但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一部艺术的历史,也是一部科技的发展史。科技为艺术提供最前沿的材料和媒介,而艺术则为科技输入新的灵感和养分。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世界心碎神伤。文物之殇,就是文明之痛。每一件传世瑰宝的逝去,都是在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剥下一块碎片。
科技赋予了艺术与教育新的模样,无论内涵、外延,还是媒介、方式,新科技的影响无处不在,艺术与科技的交融更加深入,联系更加紧密。
3月1日,米兰三年展在意大利米兰开幕。
自从谷歌把他们的图形检索技术Inceptionism开源化之后用“Deep Dream”创作出一系列独特的作品公之于众,全球的艺术新闻、评论也都在热议同样的关于艺术生存与改变的话题。
“Giclée”(艺术微喷)一词源于法语,原意为“喷射”,这个名词一度是推销艺术品时最让人闻风丧胆、瞠目结舌的字眼。
阿马甲尼从2016年开始创作《七个房间的款待》,以此来回应当代移民危机,再现难民、被驱逐者和流亡者所占据的不确定空间。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展亮相乌镇。本次展览作为向公众展示“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来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