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
本设计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的恢复与保护,经过本次疫情,我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以昆明池引水渠为核心,建立泛昆明池生态自然保护区,并在保护区中建立生态科教中心,旨在发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同建设人类的美好家园这一概念。
我们把本地历史文化作为出发点,以时间对事物的影响为导向,结合鲸落这一概念,为我们的建筑设计塑造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鲸落,死去的鲸鱼沉降于大海,在时间和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腐朽降解,但又有新的生物因其分解的养分肆意生长,构建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个体的死亡到群体繁荣的过程,也是一个以时间为轴线,个体经过封闭、置换到开放的过程。因此我们产生了对建筑在时间影响下变化的思考,进而感受到空间在不同时段,使用主体,使用功能的置换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我们在设计前期便引入时间概念,将建筑的使用时间内的变化也作为设计内容,例如建筑如何生长,如何腐朽,如何影响周边环境。
我们将生态科教基地的使用寿命规划为80年,在这时间之内建筑会发生三次转变以适应周边环境。
第一阶段:前40年
在昆明池引水渠渠口位置,分流坝下方河滩处建立生态科教基地,并以生态科教基地为核心构建生态湿地景区。
在此阶段人类主观维护生态发展,人为的构建一个生态节点及生态科教基地,并以节点为核心向四周扩散形成湿地景区,在此阶段建筑及周边以人为主体,自然生态被人为地培育生成。
第二阶段:40年--80年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建筑已经开始老化,建筑形式已经开始落伍,参观生态科教基地的人逐渐减少,建筑的展馆部分开始被遗弃,部分展馆开始被河水侵入,科教中心已不对游客开放,而科研中心还保持原状,继续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及研究,确保环境不会恶性崩坏。
生态湿地景区已经开始向生态保护区的方向演变,其大体框架已经完成,保护区内生态链已经基本形成,此环境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开始逐渐退出保护区。
第三阶段:80年之后
此阶段建筑的使用寿命已经结束,其建筑主体除观测站和分流坝外基本废弃腐朽,生态保护区也已经转变为纯自然生态区,生态区内也仅保留部分野外观测站,人类已经基本退出,人类将不再干预保护区内的发展。
我们拟用80年的时间,完成一个建筑影响周边,进而生成一片生态区的设想。
作品名称:鲸落·昆明池生态科教中心设计
作品类别:设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