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一林

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信息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读书笔记

类别:史论/ 作者:尤一林 3063

马具,兵器与野兽

——《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读书笔记

2017级美术史论系美术学班 尤一林 20175001041

在上古亚欧内陆丝绸之路研究领域,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沈爱凤教授是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学者。他曾多次探访我国西北和北方各地,并在留学俄罗斯期间,亲历南西伯利亚、南俄草原等地。其所著《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于2009年1月正式出版,该书正文近70万字,引用图片近千张,耗时超过10年,是近年来上古亚欧内陆丝绸之路研究的一部力作。在这部著作中,沈爱凤教授对“斯基泰三要素”的起源、草原艺术的种类和“野兽纹样”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为我中亚美术史的必读书目,有幸在老师的推荐下于图书馆借阅到了它。我从中得以一窥中亚草原文化深沉粗犷的魅力,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沈爱凤教授对“斯基泰三要素”起源的解释部分。

亚欧大草原原始文化的基本要素为马具、兵器和“野兽风格纹样”。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三个基本因素为黑海北岸的斯基泰民族所创造,因此习惯上称其为“斯基泰三要素”。他们还把与之相关的许多区域都称为“ 斯基泰文化圈”,其范围从黑海沿岸一直覆盖到我国北方的很多区域。而实际上,“斯基泰三要素”起源问题非常复杂,在书中,沈爱凤教授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

马具是草原民族使用和训练马匹的产物,没有对野马的驯化,就无法驰骋在大草原上,所以马匹的驯化是形成草原民族的一个前提,尤其是马辔、马镫等重要部件,甚至也可扩及到因骑马而使用长裤;兵器是草原民族迁徙、自卫、扩张和从事征服、扩张的工具,这是历史上一切民族的必备的武器,在文化上,青铜和铁器时代的草原兵器具有诸多原创特色,尤其是青铜短剑;而草原野兽纹样不仅是草原民族生活环境的一个艺术写照,也很可能是草原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一种体现,或可把它们视为萨满教或部落的种种自然神。所以,马具、兵器和“野兽风格纹样”是草原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

什么是斯基泰民族?为什么西方人把草原三要素说成是“斯基泰三要素”?书中做出了以下解释:

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3世纪之间,在黑海的北岸,有一支被称为斯基泰(Scythians)的民族逐渐强盛起来。还有人把他们译成西徐亚人。波斯人称他们是Sakas tiay-para daraya,意思是海那边的撒卡依人(Sakae across the sea)。“撒卡依人” 就是我们中国古书上说的“塞种”。

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的两则有关斯基泰人起源的故事,斯基泰人的起源颇有神奇色彩。

第一个故事说,斯基泰人的祖先叫塔尔吉塔欧斯(Targitaos) ,他生有三子,为里波克赛司(Lipoxais)、阿尔波克赛司(Arpoxais) 和克拉科赛司(Colaxais) ,传说从天上掉下黄金的锄、轭、斧和杯子,当长子、次子接近它们时,黄金便燃烧起来,但第三子克拉科赛司却能使黄金停止燃烧,于是克拉科赛司获准继承了王位。塔尔吉塔欧斯的儿子们形成了斯基泰三个支系,但全体斯基泰人根据国王名字(或称号)自称斯科洛托伊人(Scolotoi) 。

另一个故事说,居住在黑海边上的希腊人相信,大力神赫刺克勒斯(Herakles)早先曾经牧羊,当他驱赶牛群来到了黑海带的某个沙漠地方时,遇见了当地一个半蛇半 人的女性怪物,与她结合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名阿伽杜尔索斯(Agathyrsos) ,次子名盖洛诺斯(Gelonos) ,最年幼的叫做司库铁斯(Scythes)。长子和次子都不能完成大力神交代他们的任务,只有三子司库铁斯完成了任务,于是他继承了赫剌克勒斯的弓、黄金腰带和金盏,所有斯基泰国王被认为都是司库铁斯之子。因此,希腊人称司库铁斯的民族为“斯基泰”,根据字面的词义,可能就是指司库铁斯的臣

民。

在希罗多德《历史》里,斯基泰弓在波斯军中备受重视,是古代社会威力无比的作战武器。天上掉下黄金锄、轭、斧和杯子的传说,应与我们现在所研究的草原萨满教崇尚天神的传统有关。很巧合和很有意思的是,这些传说与现代西方学者所谓“斯基泰三要素”(马具、兵器和黄金器上的野兽纹样)具有很相似的地方。

多年来,西方学者习惯上认为,“野兽风格纹样”为斯基泰民族所创造,他们几乎把整个亚欧大草原都划入斯基泰文化范围,我国北方和西北部、蒙古高原、中亚细亚等广阔的地区均被划入其范围。但是,把草原三要素归入为斯基泰文化圈的观点,暗含了西方中心论的倾向,这就不得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早期考古学家,特别是前苏联的考古学家最初是在黑海北岸和北高加索地区发现了众多斯基泰文化遗址,遂简单地把马具、兵器和黄金器上的野兽纹样这三者统称为“斯基泰三要素”,他们更看重其中含有的希腊风格的影响,并没有充分思考由此带来的错误引导。当时在广大的亚欧大草原东部,古代的墓葬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当时中国的学者还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些考古学问题的重要性。

不过,即使在希罗多德的书里,也并没有把斯基泰民族看成是西方民族。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斯基泰人原来居住在亚细亚,由于迫于一个叫做马萨格泰人(Massagetae) 的压力,在战败后才来到了黑海之滨。这个说法与现代学者的某售种观点相吻合,这种观点认为斯基泰人来自南西伯利亚或中亚北方的某个区域,这样,他们就很可能与蒙古高原有关。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结果,在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和蒙古高原,在天山南北,许许多多早于斯基泰时代的远古墓葬中,人们都发现了更为古老的马具、兵器和野兽纹样的种种造型,这些情况说明,“斯基泰三要素” 来自东方,其地区包括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山、中亚北部、蒙古高原和我国北方等广阔地区。

沈爱凤教授在书中提出,近几十年以来,通过广泛、深入地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人们发现远在斯基泰文化时期以前很久,“斯基泰三要素”已经在很多地方出现,并有种种差异,这说明,广大的草原分布着众多的部族,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内,形成了既统一而又丰富多彩的草原文化。有关草原文化的问题是当前国际学术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其中,“斯基泰三要素”和野兽纹样的交流问题是草原艺术的核心问题。

在斯基泰文化的起源和传播上,沈爱凤教授提出了多点传播和自东向西传播的观点。

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带各民族的上古青铜和铁器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三要素因素,这些特征的形成在时间上早于南西伯利亚和黑海地区,显然远远早于斯基泰民族。

在书中,沈爱凤教授按照自东向西的时空顺序来比较早期北方青铜和铁器时代的文化特点,以确定“三要素”的起源和传播等情况。

首先以内蒙古赤峰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例来讨论“三要素”的起源问题。

夏家店文化的范围北至西拉木伦河,东抵医巫闾山麓,西达张家口,分布于内蒙古、辽西和河北一带。夏家店文化分有下层和上层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内涵的文化。较早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到前150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被认为就是先商文化,而后向南迁移,它们与商文化的形成有关,因而与我们讨论的草原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我们的问题与夏家店上层文化有关,夏家店上层文化时代为公元前1000年 到前300年,C14测定为距今3240土150年。

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中,有发达的青铜冶铸业。出土有銎柄曲刃、直刃、短茎、丁字曲刃等短剑,饰有虎、鹿、鸟、蛇等造型,还有戈、斧、盾、镞和头盔。出土有双联罐、鬲、鼎、豆形器等器皿。出土车马具有三环形、马镫形和两端装饰猛兽造型的衔辔,还有当卢、镳、铃、銮铃、轭等,动物造型有鹿、虎、鸟、蛇、鸭、蛙、山羊、兔等。这些因素说明,夏家店.上层文化构成

了完整的三要素特色。夏家店上层文化重视鹿、虎、马和鸟等野兽纹样,具有草原特色。例如赤峰市宁城县小黑石沟出土站立状的青铜马饰件,为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精品,小黑石沟出土的双刃短剑柄身饰有三雌三雄之鹿纹。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出土的虎纹曲刃青铜短剑的柄身由一对卧虎组成。当然,他们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如南山根出土有两柄曲刃柳叶短剑,柄端各有一男一女裸体立像,构成雌雄阴阳剑,具有中国古代道家的阴阳学说的特色。

我国北方鄂尔多斯高原和阴山山脉的铁器文化与斯基泰文化形成期属于同一时代,它们也包含了“三要素”,但其文化内涵和出土文物的精美程度要明显高于斯基泰文化。这些北方青铜和铁器文化具有西域和商周文化的混合特征,并衔接得天衣无缝,说明已经发展出成熟的具有草原特色的自身文化特点。

通过对“斯基泰三要素”及其起源的阅读,我对草原文化的起源和“三要素”的传播有以下一些认总结:

(1)“斯基泰三要素”虽然被冠以了斯基泰种族的名称,但应是许多独立文化共同创造和相互影响而成的,就整体来说,它们是很多部族共同创造、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2)“斯基泰三要素”只是沿用了早期考古学家的术语,其正确的称呼应该就是“草原文化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