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梦阳

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信息

小人物大故事

类别:文化课/ 作者:韩梦阳 9000

人们总是期盼新年伊始,而今年,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一场疫情从内陆腹地,迅速席卷,时时刻刻都揪着我们的心。看着一天天叠加的数字,心情沉重又无奈,唯一让人感到欣喜的是,治愈人数也在慢慢增加。对于远离疫区的我来说,我更多的感触和感动便来自于我的舅舅。

我的舅舅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李村镇东宋沟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医生,一个人担负着周围好几个村子的医疗责任,工作的强度是我们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例如:不能按时吃饭、工作时间不分白天和黑夜等等,这些对于他而言,都是家常便饭。毫不夸张的说,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舅舅就像是一颗螺丝钉,哪里有需要他就得往哪里按。一年有365天,舅舅364天半都要工作。因为我们家这边有这样的说法:大年初一是新年的开端,为了祈求之后的一年身体健康,大年初一上午是不兴看病的。所以,每年的大年初一上午这个半天便是舅舅的固定假期。疫情爆发之前,舅舅跟我妈妈闲聊时还提起过:“今年休息我是睡半天呢还是像往年一样去爬山呢?”当时,我妈妈说:“要不你睡半天吧,这么多年了,还没有睡过懒觉。”可是,今年却不同以往。犹记得过年前的那天下午,舅舅突然接到镇上卫生院紧急开会通知,要求他尽快去排查统计外来返乡特别是从武汉回来的人员。当时正处于最冷的时候,舅舅为了排查工作骑着摩托车在几个村子间跑来跑去,做相应的排查记录。由于排查工作量过大,而且属于特殊情况,医生只有他一个人,舅舅实在是忙不过来。万般无奈之下,舅舅就让我去给他帮忙在卫生室里登记排查信息,向上级汇报。疫情之下,说实在话我当时真的很害怕。舅舅安慰我说:“不要慌,我们国家现在隔离与防治措施这么到位,一定会没有事的。”就这样,在两天之内,舅舅就把几个村子都排查一遍,他的脸也因此而冻伤了。用他的话说:“耽误一分钟,可能就会引来更大的危险。”排查工作结束之后,根据疫情防治措施,我没办法继续协助舅舅工作。但是,根据上级要求还要将部分被统计人员和他们的家人进行隔离,舅舅每天都要去这些人的家里给他们量体温做记录,一日三次,然后向镇卫生院汇报信息。其余的时间他都带着口罩在防疫指挥中心值班,协助卫生院向村民们传达防疫信息,大年初一的那个半天的假期也不例外。因为一直戴口罩,舅舅的耳朵也被勒伤了,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戴口罩竟然能把耳朵给戴烂了。

记得前年,村子里面有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那天晚上,他突然走到我舅舅的卫生室里面,叫了声我舅舅的名字,便倒下了。我舅舅一看情况不对,就立马给村支书打电话,村支书他们俩连夜开车把这名病人往市里面送,舅舅现在回忆说:“当时车速快的我连眼都不敢睁,一心想的就是我要救活他。”最后,到市医院之后,因为抢救及时,病人得救了。这样的事情,在舅舅的身上发生了太多太多。我的舅舅虽然仅仅是一名基层医生,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平凡的人身上不平凡的一面,感触到了医生的伟大,体会到了“医生”这个职业赋予他的责任。

之前,看到一条新闻,“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泪流满面。他泪流满面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精神崩溃,也不是因为身体劳累,更不是因为畏惧疫情。而是因为他看到自己的同事们一刻不停地工作,没有时间上厕所,没有时间吃东西,没有时间喝水。他瞬间觉得他们已经奉献了一个医务工作者所能奉献的一切!”看到这里,我也不禁想起了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家人们,只有身处其中,我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医生也是一个普通人,他(她)们也是谁的孩子、谁的另一半、谁的父亲或母亲。但是,在战胜疫情的路上,他(她)们仅仅是一名医生。我们无法想象,有多少人在为我们默默付出,有多少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又有多少人在替我们提心吊胆?记得疫情最为严重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跟舅舅视频,跟他说:“要带好口罩,注意好安全。”这样的话,我们每天都会互相跟对方讲一遍。只有当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稀松平常的话语在这个时候有多么的令人心安。

战胜疫情的路,艰辛而又漫长。在这一场无声的战役中,最值得讴歌的就是奋斗在前方的医护人员,一身素白的衣裳,用朴实而圣洁的形象,诠释着职业特有的内涵。是他(她)们,用无畏的精神,让一个个病患褪去疼痛,让一个个生命恢复生机;是他(她)们,默默肩负起了生命的责任与希望;是他(她)们,给了我们强大的安全感。

最后,真希望我们能够尽快的战胜这次疫情,让千千万万的家庭们吃上那顿迟到的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