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

关于美术报

美术报简介美术报创办于 1993 年,是中国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美术专业类媒体。美术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全国发行量10万份。2010年首登中国品牌媒体百强排行榜,名列「专 [详细]

“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 开幕

2022-04-26 17:37 256

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八十周年,进一步弘扬李震坚先生的艺术精神与教育理念,由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承办的“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于今天(4月26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李震坚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先师,他是一位人民艺术家,是“浙派人物画”的开创者,他是新中国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的奠基人,更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的一位领军者。展览依托于李震坚家属捐赠与中国美术学院校藏作品,展现其对于中国人物画创新之路的启示意义。同时,这也是中国美术学院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的讲话由余旭鸿代为宣读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的讲话由余旭鸿代为宣读,在名为《名师之艺 大道之行——大道行深 纪念李震坚诞辰百年作品展》开幕致辞中,他表示在浙派人物画五老之中,李震坚先生是年长的师者,也是最早的拓荒者。“他的艺术创造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三个方面尤其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第一,人民性的创作思想与民族绘画语言的相互促新。第二,现实主义造型观念与传统笔墨的深度融合。第三,生活激情与师者蔼然的互促互通。”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致辞

随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高世名致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贺信,缙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巧玲代表李震坚先生的家乡发言,李震坚先生的家属代表李齐致答谢辞,最后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宣布展览启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高世名在致辞中表示,我们要向李震坚先生学习三点,第一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精神,第二点是他的创新精神,第三点是“以身为度,言传身教”李先生为人师表的风范。从展厅中我们看到,他的每一幅肖像都个性分明,既表现出对象的状态,又表达出画者自己的状态。那一幅幅面孔特别的质朴,特别的鲜活,特别的真切……他的画面上洋溢着真实的“泥土气、生活味”。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现实题材写意人物画的探索创新是李震坚教学研创的重心。李震坚的艺术成就在于,将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造型传统与中国画千年积淀的笔墨语言相融合;在现实主义的关照下,把时代性的现实人物置入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开创“浙派人物画”的新范式,在新时代中让顾恺之以来“以形写神”的中国人物画传统获得新生。

李震坚 井冈山的斗争 96×171cm 1960年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井冈山的斗争 96×171cm 1960年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养猪姑娘 128×72cm1958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李震坚 养猪姑娘 128×72cm1958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李震坚 妈妈的新课题 146×79cm1960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妈妈的新课题 146×79cm1960年 浙江美术馆藏

本次展览展出李震坚先生100余幅作品。展览分为三个板块:

一、“浙派人物开山祖”展示李震坚先生早年从家乡缙云到国立艺专学习时期的传统中国画作品。其中首次面世的1948年册页18张《石法》谱图展现了他扎实的笔墨功底,1955年《问路》代表了浙派人物画语言探索的初步成果;

二、“传神妙笔绘巨作”集中呈现李震坚先生的水墨人物画代表作。《妈妈的新课题》(1960)《井冈山的斗争》(1960)《在风浪里成长》(1972)等大型创作将时代风神与民族性格,代表了浙派人物画高峰时期的成就;1962年《维吾尔族老人》《拉卜楞青年》等展现了人物造型与笔墨融合的精度;1980年代的水墨人体画系列展示了李震坚先生晚年艺术探索、攻坚克难的成就。

三、“生活蒙养筑根基”展示李震坚先生的速写作品。海量的速写不光见证了李震坚先生踏遍大江南北的足迹,更有力地所说着热爱生活、扎根生活、贴近群众才是李震坚先生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李震坚 靶前论英雄95.5×168cm 1961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李震坚 靶前论英雄95.5×168cm 1961年 中国美术学院藏

李震坚 拉卜楞青年 73×45cm 1962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拉卜楞青年 73×45cm 1962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维吾尔族老人 54.5×39cm 196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李震坚 维吾尔族老人 54.5×39cm 196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中,除了来自民间收藏的李震坚早期作品,中国美术学院校藏的李震坚《井冈山的斗争》《在大风大浪里成长》《凤凰山下十姑娘》《细流汇江海》《驯马图》等十余件创作也将首次公开亮相,尤其值得关注。李震坚对于大型创作有着极高的自我要求,他经常会绘制多个版本,以择其优者。本次展出的中国美术学院校藏作品正是李震坚代表作的“孪生兄妹”。它们清晰、多维地创作展现李震坚不断锤炼、反复斟酌的创作过程,是他精益求精、永不放弃的精神体现。

李震坚 渔姑图 69.5×46.5cm 1979年 缙云李震坚艺术馆藏

李震坚 渔姑图 69.5×46.5cm 1979年 缙云李震坚艺术馆藏

李震坚 在风浪里成长 197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李震坚 在风浪里成长 197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李震坚 女人体 97×75cm 198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女人体 97×75cm 198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先生是少有的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中国画画家,这得益于他幼年严格的国学教育。本次展览展出数件李震坚早年的花鸟画作品,并结合其西画素描习作,来探讨浙派人物画造型与笔墨的根脉。

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画家与美术教育家,本次展览工作组对20余位中国美术学院老校友进行了深度采访,在抢救性保存口述历史材料的同时,从更多维度上展现李震坚先生其人其事其艺。本系列采访将以视频的形式在展览中呈现。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

李震坚 树林写生 77×53cm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树林写生 77×53cm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竹报平安 96×44cm 1983年 缙云李震坚艺术馆藏

李震坚 竹报平安 96×44cm 1983年 缙云李震坚艺术馆藏

本次展览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将派出教师与硕博代表前往李震坚先生的家乡丽水市缙云县进行美育活动。此行将向新建镇河阳村捐赠数十幅李震坚中国画复制品,为河阳小学举行专场讲座,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师生进行写生交流活动。

李震坚 女人体 68×93cm 1985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女人体 68×93cm 1985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故乡曲 123.3×67.8cm 1981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故乡曲 123.3×67.8cm 1981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我感动于那一代人的纯粹、朴素和诚恳。他心里的那种善意,面对老乡们的那种平等感,那份对生活的诚意、对人道的诚恳,都是当今艺术界久违的东西,也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反躬自省的地方。”正如高世名所言,李先生这一代人用他们纯粹、朴素而真诚的艺术生涯为我们标志出了一条大道——以艺术的真实彰显历史的真实,在人民的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大道行深,李震坚先生艺术常青,师表永存。

李震坚

李震坚

李震坚(1922-1992),浙江缙云人,天资聪颖、勤恳诚朴,自幼能书擅画。1947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画科,先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诸乐三等学习传统中国画,后又师从莫朴学习素描、油画。1950年毕业后作为研究生留校,兼任绘画系教学工作,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在数十年教学的生涯中,李震坚专攻写意人物画,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先后创作出《妈妈的新课题》《井冈山的斗争》《在风浪里成长》等反映时代风貌与民族性格的佳作,出版有《李震坚画集》《李震坚国画人体》等,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创新之路做出了卓着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