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

九大美院
访问量:1677w+
国标代码10523
所 在 地湖北
院校特性31所独立
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
学历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学院
院校类型艺术
开设专业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史论 艺术设计学 艺术教育 美术学 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表演 服装与服饰设计 风景园林 环境设计 影视摄影与制作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工艺美术 陶瓷艺术设计 雕塑 数字媒体艺术 动画 公共艺术 绘画 书法学 中国画
网站地址http://www.hifa.edu.cn
咨询电话027-81317222
院校地址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栗庙路6号

其他院校

广州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第五届昙华林美术史论坛成功举办

2024-05-29 23:00 1423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5月25日,由湖北美术学院主办、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承办的“第五届昙华林美术史论坛——20世纪的旅行与视觉文化”在湖北美术学院藏龙岛校区A12-105会议室举行。湖北美术学院副校长张炼、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陈晶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李珊主持。

开幕式现场合影

本届论坛通过征稿与约稿相结合的方式,集合了来自海内外高校、学术期刊、科研院所、美术馆的19位专家学者,围绕“20世纪的旅行与视觉文化”主题展开多角度的学术讨论,共设四场主题报告及评议。论坛获得《文艺研究》《美术》《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的大力支持的同时,由“艺闻志”视频号进行了同步直播。

第一场报告以“写生:行走、观看与再现”为主题,邀请《文艺研究》杂志社社长王伟担任主持与学术评议。《美术》副主编、编审盛葳、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丁澜翔、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与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陈晶,分别进行了题为《局外人:孙宗慰西北之行及其蒙藏题材绘画中的背影》《从“固定之写生”到“全体之写生”——俞剑华写生旅行中的跨媒介视觉生产》《陈树人:“抄景”纪游》《集体的观看——“二万三千里”写生中的三峡图像研究》的学术报告。

第二场报告以“象征:现代、自我与国家”为主题,由《美术》副主编、编审盛葳主持评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李潇雨、长安大学副研究员杨博、香港圣方济各大学助理教授李思逸与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旭,分别发表了主题为《边疆概念如何可视化——以共和国前期的旅行和拍摄实践为中心》《从审美对象到民族国家象征物:现代华山的视觉象征转变》《发现视觉现代性:〈点石斋画报〉中的火车与巨龙》《女性、旅行图景与自我之旅——现代中国美术中的女性旅行者》的报告。

第三场报告以“名胜:媒介、传播与想象”为主题,由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闫爱华担任主持评议。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美术史教授尤莉、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程国栋、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李赵雪、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助理教授陈蓓与成都市美术馆策展人曹筝琪娜,分别作出了《中华景象——民国时期摄影集中的山水摄影与交通开发》《“蒲团松”入画史——一个黄山视觉文化标本的创生》《中华意象的创出与黄山旅行——以刘海粟20世纪30年代的新“文人画”创作为例》《追寻如画风光:民国时期的旅游论述与名胜的视觉呈现》《作为旅行手段的写生——以吴一峰1946年云南旅行写生为例》的专题发言。

第四场报告以“政治:策略、记忆与叙事”为主题,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丁澜翔主持评议。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闫爱华、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朱莉、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讲师郭峙含、广州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王琳与湖北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吴悦,分别以《民国时期五五旅行团旅行摄影活动与政治隐情》《边疆作为方法:1980年代的旅行创作与中国新艺术的发生》《1930年代媒介书写中的“纪游摄影”及其记忆实践》《纪实的欲求:旅行、报道、通讯、速写类漫画的视觉策略与价值取舍(1934~1937)》《〈东方之窗〉:伊丽莎白·基思远东图文叙事的多重语境》为题作出了报告。

第一天论坛结束之际,召集人丁澜翔副研究员对本次论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情况发表总结讲话。他表示,参与本次论坛的学者专家们关注到旅行与视觉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多维视角展开了不同的论述,不断有新的启发与火花,学术成果丰富多元。

5月26日,与会学者前往昙华林校区进行“近现代美术研究路径与方法”圆桌座谈和现场考察。对近现代美术研究存在的方法路径、困境短板进行了探讨,充分交流了不同地区对地域美术史研究的经验,对湖北近现代美术史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近现代美术研究路径与方法”圆桌座谈

(责任编辑:王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