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代码 | 10003 |
---|---|
所 在 地 | 北京 |
院校特性 | 教育部直属 |
院校隶属 | 教育部 |
学历层次 | 本科 |
办学类型 | 大学 |
院校类型 | 艺术 |
开设专业 | 艺术史论 动画 绘画 雕塑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艺美术 艺术与科技 |
网站地址 | http://www.tsinghua.edu.cn |
咨询电话 | 010-62770334 |
院校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2018年9月21日至25日,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全国农展馆一号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特别展出了由清华美院染服系王悦副教授带领的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基金"湘赣地区夏布比较研究"项目与清华美院SRT"夏布传统工艺考察"项目的研究成果。
夏布传统工艺考察与研究项目是为了手作夏布延续与再生,王悦副教授联合暂生活民艺工作室创始人何酉等人于2016年开展的柒牌研究项目,并在2018年带领清华美院染服系与视传系SRT项目组一行9人去往湖南和江西地区探访继承先辈遗志的手工艺人和流散已久的夏布作坊。这是一个希望能从源头追寻传统手工夏布的生长土地和复杂技艺,保护与活化夏布工艺,重现历史上留下无数佳话的高支纱夏布,将当代鲜为人知的夏布精造推回市场的专题项目。本次展览作为将在明年开启的《亚洲麻文化巡展》的预展,揭开了麻织物历史与当代对话的一角。
手工夏布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中抹不去的优雅符号。夏布的原材料苎麻在历史上被称作"中国草",以头尾相接的绩纱方式,所得的夏布挺直、光泽,可如丝绸般细密柔亮。恰逢设计周展线二十四节气的"大雪"节点,展厅被设计成了一座"雪堂",由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君"搭成,按"设茗听雪"、"客话源流"、"心游山川"、"绩承传统"、"与美偕行"的线性顺序展开。与纯净质朴的夏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国人重识如丝绸般光泽细密的夏布,延续其生命,继承中国的匠心与审美。
展览中,夏布传统工艺考察与研究项目的同学们从历史渊源、地理气候、地区对比、古今工序、发展方向、转化设计等方面展开调研,力从各角度综合改善、挽救这项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艺,以下是部分成果展示:
夏布织物纹样集
视传系同学部分手绘工序图展示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源流·"宋——诗意栖居"论坛暨第二届高校学生文化遗产创意设计赛颁奖典礼。参与此次论谈的都是考古、艺术、设计不同领域的资深大咖,他们一直以来致力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理念和实践领域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为展览带来了一场深刻又轻松的跨界对话。夏布项目负责人王悦副教授也参与了此次论谈并发表了以"麻缕再造"为题的主题演讲。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先生在2018北京国际设计周主论坛上提出:"设计让生活更有品质,传统文化让设计更有力量。有传统的品质生活正在成为新的大众时尚。"对于当代中国设计有着引领的价值意义。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面临遭受冲击、加速消失的现实威胁,也面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机遇,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夏布项目也正在积极成为其中一份子。
项部长参观展区现场
项部长在设计周主论坛做主旨演讲
然而,"好布需好纱,好纱需好麻",传统的延续并不仅仅体现于工艺,而是需要一整条生态链来供养。通过两次实地考察,项目团队了解了更多的夏布现状,与手艺人切身实际地探讨它的未来,为夏布寻找合适的社会价值出口,未来也会一直致力于夏布重振工作。我们希望这不仅是引领着一条传统复兴的道路,亦是激发着万千大众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方向,注重内涵外延,赋予夏布文化以温度以生命,沟通古今,泽被未来。
项目负责人:染服系 王悦副教授
项目参与人:暂生活民艺工作室 何酉 刘浩鹏
染服系学生:
朱湘贵、程卓琳、闫乙杞、王子琪
视传系学生:
王贝宁、杨梅皛、王一萌
(图、文:染织服装设计系)
文章标题:清华美院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项目与SRT联合项目“湘赣传统手工夏布考察与研究”成果亮相北京国际设计周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edu/6/news-77.html
本文栏目:院校资讯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