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九大美院
访问量:1677w+
国标代码10003
所 在 地北京
院校特性教育部直属
院校隶属教育部
学历层次本科
办学类型大学
院校类型艺术
开设专业艺术史论 动画 绘画 雕塑 摄影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工艺美术 艺术与科技
网站地址http://www.tsinghua.edu.cn
咨询电话010-62770334
院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其他院校

广州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举办讲座:美术史的叙述与史实——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罢教与国画论战事件的考察与研究

2018-10-29 11:06 24447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海报

2018年10月24日下午2:00,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京派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京生先生,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读书会之邀,在美院B301教室举办题为《美术史的叙述与史实——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罢教与国画论战事件的考察与研究》的学术讲座,艺术史论系副主任郭秋惠主持讲座,基础研究室金纳教授、院史办公室张京生老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典藏部副主任倪葭等约数十位师生参加了本场讲座。值得一提的是,在讲座预告发出后,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中秦仲文、李智超先生的亲属后人们闻讯,特地从天津、广州等地专程赶到讲座现场,他们大都是白发苍苍,年届古稀的老人,却不顾高龄出席活动,并表示了对清华美院史论系和读书会系列讲座的大力支持,使在场师生亦不免心生感佩。

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中秦仲文、李智超先生的亲属、后人们闻讯特地从天津、广州等地专程赶到讲座现场

艺术史论系副主任郭秋惠(右)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朱京生首先回顾了近百年来在西学东渐、中西交汇碰撞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学术界、思想界所产生的崇洋自卑心理,仅以新文化运动以来对汉字改革和"打倒孔家店"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百年来中国人对待自己本民族文化痛心疾首,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偏颇之论,在人类文化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而与汉字改革主张的提出与实践类似,百年来的中国美术界主流价值观也认为,所谓具象的、写实的西画才是先进的,意象的、写意的中国画却是落后的,这就引发了中国画坛各派关于写实价值与写意精神的长期论争。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京派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京生

从这般历史叙事的内在逻辑中来看,发生在1947年10月的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组中的罢教风波,便成为了秦仲文、李智超、陈缘督三教授因不满徐悲鸿上任一年来以西洋写实主义改造国画的种种举措,而引发的一场捍卫教育尊严与探求国画真道的偶然事件。朱京生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对这一国画论战事件的一手史料搜集与史实解读工作,在详细梳理和质疑了徐悲鸿、廖静文、骆拓、邹跃进等前人对这一事件的回忆与表述之后,他利用自己所蒐求掌握的大量民国报刊、私人通信、人事档案、口述采访等多种类型史料,细致全面地考证、爬梳和还原了三教授罢教事件的缘起经过,及其后画界各方评论争辩的复杂历史进程。总的说来,这无疑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画坛又一次关于国画发展前途的学术之争、道路之争、体系之争,背后暗含着一批中国艺术家对于当时东西方文化优劣高下的长期博弈,是在以素描造型训练为核心的徐悲鸿教学体系强力推行中,与中国传统写意精神与审美方式剧烈碰撞后的必然结果,更是西方社会进化论思想与中国近代悲情历史下自虐逻辑的必然产物。

讲座现场

自1947年10月1日三教授罢教事件开始爆发,直至次年2月渐渐平息,这一画界热议事件的影响波及全国,也带动了邱石冥、叶浅予、赵望云等画家积极撰文,参与讨论,他们所提出的对于如何看待中西艺术表现差异,如何处理中国绘画传承革新等方面的理论思考,对于当下画坛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朱京生先生指出,时至今日,不同的利益攸关方仍然会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对这一国画论战事件及其影响作出不同的解读评价。不难想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关于中国画发展的道路争论还将持续下去。

讲座最后,朱京生先生还以他对于三教授罢教这一个案事件的研究心得为例,进一步总结提炼了关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史阅读、研究与写作的具体取法,他认为青年学生在明确问题意识,切入某一选题之后,应当系统全面地掌握前人的研究状况,注重综合查证比对报刊、日记、自述、书信等一手材料,并有意识地广泛开展对历史当事人、见证人、亲属后人、弟子门生等群体的访谈口述工作,以及对相关人事档案的搜集与利用。通过对多种类型史料文本的充分查考与深入解读,学术界必将迎来一个不断填补史实空白与修正改写历史叙事的新时代。

下午4:30,本次讲座在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在场师生听众纷纷表示,朱京生先生对于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罢教与国画论战事件这一命题的细致考察与深度讲解,有力揭示了既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所构建的文本叙述与史实原貌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异,明确归纳了学术阅读和写作中应当着力训练的问题意识与治学方法,对于未来有志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学习研究的青年学子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启示意义。(图、文:艺术史论系韦昊昱撰写、提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朱京生与听众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