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讯 > 展览资讯

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八十周年暨李苦李篆刻作品捐赠展

展览资讯 来源:西泠印社 2024-01-31 10:32
120年社庆前夕,李苦李外孙媳江羽珍女士向西泠印社捐赠82方李苦李篆刻作品,以及老照片、研究资料若干,续传“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120年社庆前夕,李苦李外孙媳江羽珍女士向西泠印社捐赠82方李苦李篆刻作品,以及老照片、研究资料若干,续传“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的精神。1月29日,“纪念吴昌硕诞辰一百八十周年暨李苦李篆刻作品捐赠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亮相,同期,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召开展览专题座谈会,捐赠人江羽珍,部分西泠印社社员和特邀嘉宾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与会嘉宾分别从本次捐赠的缘起与经过、李苦李艺术风格及生平过往、印面文字与释读的关系,以及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和讨论。

捐赠人、李苦李外孙媳、南通黄氏“三松堂”后人江羽珍女士表示,本次捐赠的印章是黄稚松(公公)和李巽仪(婆婆)一生的珍藏和所爱。公婆去世后,曾多次和先生黄骥元考虑将印章捐献给博物馆保存。后广泛征求了亲戚、先生生前好友的意见,一致认为这些印章的最好归宿是捐献出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受益。

上海中国书法院篆刻艺术中心副主任、南通印社副社长、西泠印社社员姜熊烽先生表示,李苦李篆刻是海上篆刻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印章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我们要铭记像江羽珍女士这样的捐赠者所作的贡献。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南通印社副秘书长李志丹先生表示,作为捐赠的倡议人,很高兴看到这批印章有了这么好的归宿,相信此次的捐赠对西泠印社研究吴昌硕一脉印学的传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学术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西泠印社社员卢炘先生表示,目前李苦李的研究比较少,进一步推广李苦李的艺术成果很重要,希望今后能够共同参与到这批印章的研究当中。

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西泠印社社员乔中石先生认为,本次展品中“差池(蹉跎)至今”一印的释文引发了一定范围的讨论。该印早在1983年曾刊登在《西泠艺丛》第七期中。根据王个簃文中所记,所刊印章取自李苦李自家印集,且释文为“差池至今”,此次展览保留了这一释文。《说文解字》“蹉跎”本字注中有“可作差池”,王福庵《作篆通假校补》亦有录入,为避免歧义,建议释文为“蹉跎至今”或加注释更为妥当。

出席的嘉宾还有捐赠人挚友、世交管耘园先生和相关印学研究学者,分别介绍了李苦李的生平往事、治学精神和篆刻风格等,这既是对先生的艺术追求、文化风范和人格华光的缅怀,也是对“爱社如家、无私奉献”精神的铭记和延续。会前,西泠印社向捐赠人江羽珍女士颁发了收藏证书,我们将始终与满怀深情、奉献家藏的捐赠者们一起,续传捐赠之风,镌写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