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果然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作品兼有两位大师的特长。丁托莱托绘画的主要特征是构图大胆,常常出奇制胜,人体在激烈的运动,光在画面上起着 重要的作用,它或以对比来强调夸张的人的动势,或者为增强画面的戏剧性气氛进行渲染。他的画,大多气氛紧张,节奏急速,充满激动与不安。这种不平静的绘画 主调,固然由于艺术家的个性,但与十六世纪下半叶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有相当的关系,它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反动的宗教势力的斗争精神。
丁托莱托的另一方面题材是贵族宫邸的世俗性生活场面。这一类画虽也借助圣经故事,但画意在于渲染威尼斯上层社会生活的豪华,注重人物的华贵服饰,宫内的摆 设等等细节。尤其对贵妇女的形象,在造型上产生新的兴趣。他对这一类形象注重装饰性,刻画妇女的细嫩肌肤和人物的动势虽较为丰富,但整体构图却偏于戏剧 性。有的史料说他在创作时常常把人物铸成男女蜡像,将蜡像放置在硬纸板做成的房屋模型内,然后用灯光通过孔洞去观察预想的舞台效果。如果画家的每一幅画都 需要这样做,显然太劳命伤财了,如是多人物的油画上,更费时费事,故这种说法令人生疑。不过,丁托莱托非常注意人物的素描结构,他的技能是无可非议的。这 一幅《施洗者约翰的诞生》就充分体现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圣经上说的施洗约翰虽一直事奉耶稣,但他不算耶稣的门徒,他最后被希罗底的女儿莎乐美杀死。
约翰的一生在基督教传说中实在是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丁托莱托这一幅画所描写的,乃是约翰诞生的故事:传说犹太王希律在位时,约比雅班里有一个祭司,名叫撒 迦利亚,他的妻子是亚伦的后代,名叫以利沙伯,夫妇年老无嗣, 常为此事感到苦恼。一天,撒迦利亚在掌祭祀之事时,向耶和华求子。天使加百列即降临人间对他说:耶和华允许赐他一子,取名约翰,但要他长大之后为主工作, 直到耶稣长大,并为人间受尽苦难。撒迦利亚此时已年过九旬,其妻也是年近九十的老人,怎能生子?祭司对此天谕未敢相信,天使见他对上帝的意志不坚,就罚他 在妻子怀孕其间变成哑巴。这里描写的正是祭司的妻子在闺房临产,而他正在涕泪感恩时的情景。五个婢女忙于照料刚生下的婴儿,请来的年轻奶娘正欲喂饲。以利 沙伯虽衰竭无力地躺在床上,但心情无比激动。一个厨娘正给她端来食物。右侧站立着的祭司撒迦利亚对天喊出了第一次声音。当产妇把孩子生下后,他便开始能讲 话了,他那惊喜交集的表情被描绘得非常真实。画家这里所展现的是中产阶级的闺房生活,画上各种细节,诸如帐幕、窗棂、地上的盆盘等物,尤其注意它们的质 感,透视缩小正确而又富有节奏。众多人物中刻画得最完满的是五个婢女和一个奶娘的形象。这些妇女形象富于美感表现力,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不同的笑容,她 们为老年夫妇得子这一奇迹而兴奋,个个都表现出热情助人的姿态。由此可见画家对生活观察的深度。此画作于1560年,画面约为181×266厘米。原作现 藏于苏联列宁格勒的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内。
丁托莱托——十六世纪威尼斯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被艺术史家誉为文艺复兴盛期美术的“勇敢的捍卫者”。
丁托莱托的绘画的第二个特征是富有民主思想。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最后的一位人文主义画家,他常常将一些下层社会的人物,如水手、码头苦力等等画进他的 宗教画里。他的第三个绘画特征是气魄宏大,他画过相当数量的巨幅大画,人物众多,构图复杂。他在晚年,还画了一幅面积达197平方米的《天堂》,真是精力 过人,令人惊异而钦佩。此外,他还画有多幅裸体画,其中如《浴后的苏珊娜》,在表现人体的魅力上,达到了优雅而不娇艳的高超境界。《基督受刑》是画家 1565年为威尼斯的圣罗科学校所作的五十多幅圣经图中的一幅,也是其中最富有魄力的一幅。场面的宏大与深刻,在西欧美术史上的同题材之作中还从未有过。 画面中央,是刚立起的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人们都注视着他。玛利亚和使徒们扑倒在十字架下,另外两个强盗正在做磔刑的准备。所有的人都以十字架为轴心,运动 着,而且都极生动有力。画面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而人物就在这层光的明暗里浮现出来,使场面产生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 丁托莱托晚年的作品更另辟蹊径,出奇制胜,例如 《最后晚餐》一画。他生平曾创作了好几幅同名作品,早年之作还比较稳定,晚年的一幅就完全打破了以基督和众门徒平列并坐的传统形式,采取从侧面透视餐桌的 情景:基督被置于远景上,天使在云烟缭绕中飞舞翱翔, 全画充满幻景般的奇异色彩,但也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写有所削弱。他这种创作倾向和当时流行的样式主义有些相似,对17世纪的巴洛克美术影响甚大。
作品赏析:
《圣马可的奇迹》
《圣马可的奇迹》是丁托莱托早期的代表作品,作于1548年,时正值画家30岁。画的题材取自基督教尚未成为统治宗教时代的故事:一个笃信基督教的青年 (可能是奴隶)被异教徒们抓去,异教徒们剥去了青年的衣服,把他抛在大路上,而且准备将他虐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圣马可忽然从天而降,发生了奇迹。刹 那间,异教徒用来杀害和虐待青年所用的凶器 -锤子、木棍、利剑突然都折断的折断,毁的损毁。青年受到了神灵的维护,他被拯救了。这时,虐杀者和观众感到非常惊异,同时又深恐惧,他们俯身朝向躺在地 上的蒙难者。
《基督受刑》
《基督受刑》是画家1565年为威尼斯的圣罗科学校所作的五十多幅圣经图中的一幅,也是其中最富有魄力的一幅。场面的宏大与深刻,在西欧美术史上的同题材 之作中还从未有过。画面中央,是刚立起的基督受刑的十字架,人们都注视着他。玛利亚和使徒们扑倒在十字架下,另外两个强盗正在做磔刑的准备。所有的人都以 十字架为轴心,运动着,而且都极生动有力。画面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而人物就在这层光的明暗里浮现出来,使场面产生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
《天堂》
《天堂》( 又译《天国》),是丁托莱托年届72岁高龄时所画,一共画了四年(1588-1592)1594年他就去世了。因此,这是他晚年的最伟大的代表作品。《天 堂》是幅巨画,面积达197平米,被称为世界布油画之最,它是由1×0.8 米的小块油画布拼接而成的。画面上所表现的是环绕着圣母玛利亚的众多的天使、使徒一起走向天国,向上帝耶和华进行礼拜。然而这一传统的宗教题材,在丁托莱 托笔下却成为十六世纪末威尼斯人民群众与社会生活的反映。全画共有七百多个人物,他们在强烈的色彩和光线的照耀下显得大气磅礴,极其壮观。
《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这个传统的圣经题材,在不同时期有很多画家都画过,威尼斯画家丁托莱托还先后画过七八幅之多。早期丁托莱托的一幅《最后的晚餐》,作于 1547 年,现藏威尼斯圣塔—玛库奥拉小教堂内。但以1565年至1594年期间完成的三幅为最着名(这三幅是:一幅在圣特罗瓦佐教堂,第二幅在圣洛可公会,第三 幅在圣乔治教堂内)。这里欣赏的即是其中的第三幅,它作于1592~1594年间。就其构思的独特性来说,这幅画比所有其他几幅都要大胆。在这里,虽然仍 然采用倒挂飞旋的人体动作,画面还是那样充满着强烈的神话色彩,但耶稣与十二门徒之间的关系,却极有节奏感。富有运动感的斜角线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法,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印象。席上的十二个人物被耶稣的一句话:“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惊扰得神色张皇、表现不一的动态,加上左上角那种奇幻的 天光与云雾相绕的光源,使这个场面具有一种神话般的舞台效果(全画面积约365×568厘米)。
画家别出心裁地把这顿“最后的晚餐”,摆设成呈透视纵向的角度,观者似乎就站在门口或场面一侧的高处来观看,一切人物的动作都是成组的、繁忙的,富有叙事 性的。据瓦萨里评价丁托莱托的画说:“他不只是工作速度快,他的作品残留下粗犷的笔触,使人看不出他的画是否已经完成。”这决不是说,他的画有许多技法上 的粗糙,而是他用笔触追索光与运动感的结果。他偏爱用暖色系的色调,只是他的暖色不追求艳丽,暖色中的明暗是为了加强人物的心理因素。这种画风后来也曾被 19世纪的法国印象派所赏识,他们临摹他的画法来吸收这种光影的表现效果。
为了表现非正常状态下的人物的动势,以研究人体结构的透视缩形法,丁托莱托往往在画室的天花板上挂着一些泥塑模型或蜡人,全神贯注地去推敲其中的平面表现 方法,透视与色彩。他的构图就是这样地通过许多实验的办法去掌握的,所以他对各种不同的人的动态与阴影效果,都能得心应手,纯熟自如。
这一幅《最后的晚餐》,正是丁托莱托追求这种幻光奇效的极为理想的创作成果之一。
《银河的起源》
自16世纪50年代起,丁托莱托画了许多带有裸体人物的神话题材作品,如《维纳斯、伏尔甘与马尔斯》、《苏珊娜与二长老》等,在这些以表现女性裸体为主的 画上,画家在技巧上所关心的是光线明暗作用下的女性肌肤美。其时,享乐主义笼罩着威尼斯,崇尚女性裸体画已成为风气,丁托莱托画女性裸体的神话题材也不是 首创,不过他的画较少艳丽和官能性的剌激因素,在造型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以他所擅长的缩短法来表现人物的大动势。这种裸体题材,似乎更能发挥丁 托莱托的艺术特性。他的人物运动感最强,不论横飞倒置,他都能准确地再现,这一幅《银河的起源》就是他的极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据罗马神话说,朱庇特(希 腊神话中的宙斯)想使他与人间妇女所生的婴儿获得与神一样的永生权,吩咐女仆将一个婴儿送到朱诺的胸前,去吮吸女神的乳汁。只要吸上一口女神的奶水,婴儿 便能长生不老。
可是女仆的突然袭击,使朱诺无所准备,在惊恐躲闪时,朱诺的乳汁飞溅开来,在太空形成了环绕苍穹的银河(银河 Milky Way一词即由来于此)。画家运用他的人体技巧,让女仆呈伏式飞行的姿势,从画面的右上角向女神送去婴儿。她与裸体的朱诺,构成画面的中心,形成一种鲜明 的仰伏姿式对比。婴儿刚伏在女神的乳房上,受惊的朱诺把她那妩媚的裸体仰起,伸开双手。这时,乳汁飞溅。至于周围的小天使形象,远处一头象征朱庇特的巨 鹰,以及右下角的翠绿孔雀等细节,是为画面作装饰的,它们使画面显得无比神奇,这是一个充满着想象力的太虚幻境。朱诺与女仆的激烈动势造成一种紧张气氛, 然而女性美的魅力又使这一虚幻的环境变得更加温馨。在这里已没有画家在描绘基督显灵的画中那种神秘感了,追求欲望的幻想性,正是威尼斯画风中最突出的成就 之一。丁托莱托的传统之所以被后来佛兰德斯大师鲁本斯所崇拜,就因为它们饱含着人类最强烈的奔放感情。这幅画约作于1578年,属于丁托莱托的晚期作品, 画面约148×165厘米,现藏于伦敦国立画廊。
《在彼拉多面前的基督》
这幅画550×400厘米,现收藏在威尼斯圣罗柯学堂内一方形室内。此室原作被称作孤儿院。房内四壁共有三幅丁托莱托的壁画:《基督磔刑》、《背十字架》 和这一幅《在彼拉多面前的基督》,它们是三联组画。丁托莱托以他特有的全景画法,把基督受审的场面安排在一个相当宽阔宏大的庭内。建筑物的梁柱结构画得很 有气派。这里的背景大大增强了情节的宏伟感与紧张感:耶稣站在审判台上,面前是罗马巡抚彼拉多。彼拉多是一个年迈多病的老人。他长一张清癯的脸,秃顶,仇 视基督教。这时的脸正朝向左边,似在与法利赛贵族控告者说话,一边在作审前“净手”准备。耶稣形象画得很好,身躯被拉长了,裹着白衣,肃然伫立,象一块碑 那样,低头凸胸,双手搁在胸前,脚镣上的链子,一头拴在左侧一个士兵的裤腰上。耶稣显得镇定自若,头上一道圣光使他与周围人物区别开来。左侧的民众尽量朝 前拥,仰首期待着这场审判的结局。站在人群前列的是他的门徒彼得。他正低头向一个手里拽着手铐链条的法利赛人说话。右前方是在记录口供的老祭司。光线是从 彼拉多后面的窗户射入的。所以只照亮了耶稣的形象。画面的戏剧性冲突也显然在这道光线的最强处。圣经说,耶稣被犹大出卖后,即被押解到彼拉多跟前,控告他 蛊惑人民不缴纳税金给该撒,说他在传道时煽动民众反对罗马帝国等。最后被处磔刑。这一段审讯场面带有某种时代烙印,使人观后感到画家参照了当时宗教裁判所 的场景。此画约550×400厘米大小。现在威尼斯圣罗柯学堂的方厅内。
丁托莱托的艺术最光辉时期是在他最后的30年。这时他完成的作品不仅量多质高,题材也极广泛。关于基督传说的故事,画家有独到的表现方法。基于现实生活的 感受,他往往用真实的艺术语言去叙述传说的事件。为加强悲剧性力量,他善于利用波澜壮阔的戏剧性冲突,给人以震撼性的感染力。这一幅《在彼拉多面前的基 督》作于 1566~1567年间。可以称作是一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
《浴后的苏珊娜》
在16世纪50至60年代,丁托莱托的绘画在充满感人的悲剧力量的基础上,又添加了诗意的境界。这是他加强宗教或神话人物所热烈追求的生活美的结果。尤其 是那些以表现女性裸体为主的题材,人物更加丰满而多姿多彩。比如他为13世纪法国中篇小说画的一幅《拯救阿希诺伊》,描绘青年骑士们拯救两个锁着镣铐的裸 体美人,强暴与搏斗转变为诗一样美丽的幻境,妇女的肉体被画家绘写得惟妙惟肖,既富有魅力,又不娇艳。此种变化是丁托莱托中年以后在创作上的新特征。有人 根据这种特征,认为17世纪意大利风格主义的兴趣,是与他这种绘画趣味有关的。这一幅《浴后的苏珊娜》在表现裸女的美感方面比上述那幅更优雅,更有魅力一 些。这一迷人而有趣的宗教传说来自钦定圣经以外的掌故:说从前有一美人,名苏珊娜,她嫁给一位巴比伦巨商约基姆为妻。由于她为人贤淑,秉性善良,丈夫非常 爱她,她不仅生活优裕,且也忠于自己的丈夫。一次,她在家中花园的水池里沐浴,被两个年老的好色之徒偷见,他们想上前玷污她,遭到苏珊娜严词拒绝。两个老 头怕苏珊娜向丈夫揭发而败露自己的丑行,便决意先发制人,诬告苏珊娜不贞。纠纷一直闹到埃及法老那里,苏珊娜终被定为死刑。此事被先知但以理获悉,苏珊娜 的冤情得到申张,两个坏老头也被判以烙刑。苏珊娜从此就成了希伯来民间故事中的贞女象征。作为希伯来传说,它原与圣经一起流传着。格里高利皇帝制定圣经 时,剔除了十四部经籍,后被学者们汇编成集,取名为《经外书》,即使它属于伪经,但仍有许多故事在民间宗教活动中被传颂。
这里的苏珊娜是以细腻、娇美的裸体形象展现的。熟练的油画技法使丁托莱托这件创作具有意大利古典美的风格,晦暗的棕褐色背景,加强了裸女身上的柔和色调, 她那肌肤的银灰、粉红与天蓝色使她那丰艳的凝脂般的肉体栩栩如生。在淡淡的阴影笼罩下,躯体显得光采奕奕,呈现了这个女性肌肤的柔滑感。前面那条淡蓝中夹 杂着翠绿的浴巾,由于富有情趣的褶襞,把苏珊娜那青春的气息映衬得更加自然。她在夹道树木的橄榄阴影里,一脚伸入平静的小溪流里,对面树丛的玫瑰花射出绛 色与紫色光芒,远处有纤细的小杨树,调子轻淡,因为那是花园的亮处。美女跟前的镜子、珠翠、胸衣、香水瓶和化妆品之类,在水与镜子的反射中闪烁着若隐若现 的寒光。苏珊娜在顾影自怜,镜内只反映出一只金色别针和苏珊娜用浴巾拭脚的巾端的流苏。画家蓄意在为这个悠闲的美人低声吟唱,用饱满的笔触与恬静的感情赞 美着这诗一样的场面。按照传说,画家不得不在左角树丛下面添画出鬼鬼祟祟偷看美女的那老头的秃顶,还在后景左边的树丛边画了一个暗觑的鬼头鬼脑的老人站 像。这两个细部完全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情调,它们大煞风景,使美的情景横遭亵渎。金发的苏珊娜的惊人之美,与左边两个不规矩的老人的丑态构成了不和谐音。此 画作于 1557~1560年,现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原画为147×194厘米。
《圣马可遗体的发现》
在威尼斯派大画家中,唯独丁托莱托算是地道的威尼斯画家,因为他诞生在威尼斯城里,据说他的生活十分俭朴,没有嗜好,对于欢乐与财富向来取淡漠态度。平时 埋首艺术,终日为画面构思所工作着。有的文献资料提到他在威尼斯作画时,从不计较报酬,索价也不高,往往只收取颜料和画布费用。他的生活比较平静,没有什 幺大的起落。一生仅有两次作短暂的外地游览,一次是1545年去了罗马,另一次是1546年接受曼图亚的贡沙加侯爵的召见。他从不主动去攀附豪门,当然也 没有受到权势人物的青睐过。他的艺术不含社会上趋附的气息,较具民主主义色彩。有趣的是,他的画并不如他的生活那样平静,画面上总是那样洋溢着宗教奇迹般 的激情。1555年,他和威尼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弗尔斯蒂娜·德·弗图可薇结婚,之后生了三男一女,家庭融洽,生活美满。丁托莱托在他的处于迪罗尔特教堂 附近的画室里,创作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作品。丁托莱托于1548年完成了《圣马可的奇迹》,1562~1566年又完成了这一幅《圣马可的遗体发 现》。
关于圣马可,圣经上没有完整的记载,教会根据散见于《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彼得前书》等资料,认为这位耶稣的门徒,在耶稣在世时尚年幼,又只知他 曾根据彼得叙述撰写过《马可福音》,所有关于马可的绘画事迹,都来自三福音书上的关于耶稣传教的奇迹而作,故又称奇迹福音。在这一幅画上,是指圣马可去亚 历山大里亚传教时在该地被杀后的遗体发现奇迹。在基督的指点下,受难的几个殉道者遗体,包括圣马可的遗体都在一座神庙里发现了。丁托莱托创作这几幅有关圣 马可的图画,都与当时的圣马可同信公会有密切关系,而这个公会(Scuola)是当时威尼斯半世俗、半宗教的慈善性行会,参加者多为社会中下层手工业者和 商人。这个组织的民主主义倾向,显然比其他组织行会要强一些。丁托莱托在画上所显示的一系列圣马可信仰基督教而殉教的事迹与遗物,正符合那里的一些贫苦教 徒的心意。 1563年,当圣马可同信公会征求大厅的天顶装饰画时,应征的画家都只提交草稿供审批,可是丁托莱托却提交了完成稿。公会认为不属于应征范围,拒付酬金, 丁托莱托也不计较,仍把完稿奉赠给教堂。他先后为圣马可同信会创作了50多幅作品 ,主题就是圣马可的奇迹,这一幅《圣马可遗体的发现》即是其中之一(此画尺寸极大,有405×405厘米,现藏于米兰市布莱拉美术馆)。
《施洗者约翰的诞生》
其它作品:
文章标题:丁托莱托 Tintoretto 高清作品欣赏
本文栏目:美术综合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