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知识

《匡庐图》

美术知识 2018-05-15 18:09
《匡庐图》 五代荆浩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889—923),字浩然,隐于太行山的洪谷, 因此自号洪谷子。因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分析总结了唐人

《匡庐图》五代荆浩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匡庐图》五代荆浩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荆浩(889—923),字浩然,隐于太行山的洪谷, 因此自号洪谷子。因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分析总结了唐人山水画的经验,创立了北方水墨山水画派,著有山水画论《笔法记》。《匡庐图》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奥妙、飘逸尽得其当。画法是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全幅用水墨画出,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此画也的确具有非凡神韵和独特风格。此图右上端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传为宋高宗笔迹。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