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知识

《加莱义民》

美术知识 2018-05-14 01:40
作品:《加莱义民》1、时代背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现存法国加莱市,是一座以表现人物群像为主的纪念性雕塑。2、作品内容群像表现的是14世纪英国法国百年战争时期,六位加莱市民悲壮就义的场景。3、艺术特色

罗丹作品《加莱义民》

作品:《加莱义民》

1、时代背景

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现存法国加莱市,是一座以表现人物群像为主的纪念性雕塑。

2、作品内容

群像表现的是14世纪英国法国百年战争时期,六位加莱市民悲壮就义的场景。

3、艺术特色

●打破了传统纪念碑塑造一座人像和象征手法的框框,采用写实手法表现。

●群像没有固定的正面,可以多角度欣赏。

●注重心理刻画和性格表现,树立了近代纪念碑雕塑的范例。

4、作品影响

对近代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莱义民》雕塑

扩展阅读:

《加莱义民》是表彰民族英雄的纪念碑,由加莱城订制。十四世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加莱城被英军围困,被迫求和。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提出了带有侮辱性的苛刻条件:加莱城需派出六名最有声望的市民,光头赤足,身着麻衣,头套绳索,带着城门钥匙,步行到英军军营去接受死刑,加莱城就可免遭洗劫。当时以欧施塔什·圣彼埃尔为首的六位有声望的市民挺身而出,自愿赴难。由于英国皇后的劝说,英王免除了六人的死刑。

这一史实令罗丹深为感动。虽然加莱城只要求做欧施塔什一人的雕像,并只给做一个雕像的钱,罗丹却凭着艺术家特有的虔诚和激情,一口气做出了六个人的雕像,虽并未因此得到经济补偿,但他毫不介意。他的心已为这六个为国为民甘愿自我牺牲的人的崇高精神征服了。为了使六个人一样水垂不朽,他工作得筋疲力尽。但他得到了精神上的补偿:纪念碑揭幕那天——1898年6月3日,加莱城人民几乎把罗丹看做他们的第七个义民英堆。

罗丹的六个加莱义民,年龄像貌动态各异,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即其身躯都被雕刻得高大有力,竖直地挺立看,像六块岩石。他们在一个共同命运的笼罩下——走向死亡——表现了人性的美,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的柔弱和复杂,这就是罗丹的英雄雕像与众不同和深为感人之处。

走在中间的老者,就是第一个报名自愿赴死、德高望重的欧施塔什。他从容不迫、俯首沉思,仿佛正在回顾自己的一生,面部流露着无所遗憾的表情;他身边的中年人紧握城门钥匙,因紧张而端平的两肩,似乎压着千钧重担,而眼下他却无可奈何。皱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他茫然望着前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他们身后是—个用双手抱住自己头的青年人,走向死亡并非他所情愿——也许他后悔了?谁也不能知道。因为他没有说。尽管他痛苦着,但他隐忍了心中干百种复杂的感情和冲动;尽管他踉跄着,却仍然是向死亡走去,没有退却。走在前面的一个青年,歪过头去向着身边的同伴急促他说着什么,因为激动而挥舞着右手——面对即将来临、无可挽回、令人恐惧的死亡,他似乎正对主宰命运的上帝发泄着难以抑制的悲愤与谴责----此刻他已不害怕什么惩罚了;或者他是在怒斥那些提出这残酷条件的敌人。其余两人也都显出了不同程度的犹豫和恐惧,但是他们没有减叫,没有退缩,脚步沉重而蹒跚地向前走着……就是他们,组成了一个整体,一个为了保住家园和同胞而甘愿自我牺性的英雄整体,这不是一些英雄的符号或空的躯壳。与其说他们令人崇敬,不如说他们更令人同情。

《加莱义民》

雕像被放在一个五尺高的底座上,这却并非罗丹的本意。他的构思是:不要底座,让这六个雕像拉开距离,排成一排,放在加莱城市政府前面的街道上,仿佛他们正在向英军军营走去。这样不但使每一个形象都十分醒目,而且给人更为真实的感觉。罗丹要使加莱人感到:英雄就在他们当中,和他们走在一起。但是加菜市政府没有采纳雕刻家本人的意见.这使罗丹深为遗憾。

有人说,罗丹的艺术在现实主义范围内是特殊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学派,他的荣誉迟迟到来也就在此。可是《加莱义民》却向我们提示:罗丹那种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那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们的心。这件作品不论就其结构,或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物的阐述,都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了罗丹艺术的光辉不凡。

以十年辛劳塑造成的《加莱义民》组雕,将永远成为罗丹的纪念碑!雕像制作的年代为1884~1886年;青铜铸件尺寸为208.5×239×190.5厘米,现在法国加莱市。

上一篇:《捣练图》
下一篇:《四羊方尊》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