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画院
展览海报
2020年9月8日,由浙江美术馆、北京画院、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将展到10月18日。北京画院的80件齐白石花鸟藏品到杭州与黄宾虹的花鸟相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先生在展览前言中谈及了此展的意义,以及两位艺术大师花鸟画的特点。今日与您分享吴院长的文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展览和两位艺术巨匠的花鸟艺术。
文/ 吴洪亮
1947年冬,在画家于希宁的画展上,齐白石、黄宾虹与北平艺术界同人合影
前排右五为齐白石,右四为黄宾虹
齐白石与黄宾虹是近代中国画坛的并峙双峰,又都居于京华日久,但我们对二人之间的交往知之甚少,他们同框的影像则更少,我仅在于希宁先生展览的群照中见过。至于对两人的对比,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傅雷那句评语:“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名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傅雷语出惊世,紧接着的一句更为犀利:“白石尚嫌读书太少,接触传统不够,他只崇拜到金冬心为止。”而李可染毫无偏颇的两者皆爱。1946年,他同时收到北平国立艺专和杭州国立艺专的任职邀请,权衡之后,选择北上,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齐白石与黄宾虹当时都在北京。次年,李可染先后拜师齐、黄,开启了他的艺术新篇。晚年时,可染先生回顾自己一生,写下这样四句:“渔人之子,李白后人,中华庶民,齐黄之徒。”足见齐黄在他心中的地位。
秋色秋香 齐白石
69.5cm×34.5cm 1950年 北京画院藏
2011年,浙江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与北京画院携手,齐白石作品南下,黄宾虹作品北上,两位老人在新世纪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如今,三个艺术机构再次合作,我们依然选择以齐、黄为纽带。不过,此次展览是更具学术生长空间的“熟中生”的主题——齐白石与黄宾虹花鸟画的对比研究展览。在二十世纪的花鸟画变革中,我们熟悉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构成了一条显性线索。问题是在这条线索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可能性?黄宾虹为我们提供了不一样的答案。
芙蓉黄宾虹
68.5cm×33.2cm 195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因着力方向不同,齐白石的花鸟画颇为大众熟知,而黄宾虹的花鸟则长期为山水之名所掩。对比二人作品,视觉差异极为鲜明。以色彩论,齐白石的红花墨叶有意拉大画面的色彩关系,视觉上更具冲击力;黄宾虹却似乎于色彩之上又罩了一层薄雾,灰色的调性,内敛而文雅。以用笔论,齐白石笔简墨重,凝练稳健;黄宾虹笔精墨妙,舒雅刚健。概括而言,齐白石的花鸟是“三家门下转轮来”,在徐渭、八大、老缶的大写意脉络中别开生面,大雅化入大俗,俯身拾得人间烟火气;黄宾虹则是“以点染写花,含刚健于婀娜”,参法陈白阳“勾花点叶”,兼收金石之趣,没骨与勾勒并用,作品入古求蕴,仰首直追前人书卷气。
无论如何,这次在应金飞馆长的提议下,以展览的方式对比研究齐、黄的花鸟画,是一个新课题。故而希望展览不止是两位画家的个案互映呈现,更是揭示二十世纪花鸟画多样变革的一个新起点。最后,预祝“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圆满成功!希望两位先生的展览能够引出更多有益的思考。
(作者为北京画院院长)
文章标题:吴洪亮:齐白石俯身拾得人间烟火气,黄宾虹仰首直追前人书卷气
本文链接:https://www.mei-shu.com/aop/2/news-38.html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认为我们的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banquan#mei-shu.com #替换为@),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