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其中,许多重要技术突破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激发了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灵感。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有一对兄弟不仅是“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而且是“长安画派”不可缺席的重要画家,他们就是蔡鹤汀、蔡鹤洲兄弟。
在中国,“红”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涵。
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新元素也可以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找到证据,晚明江南画家或许正是在对西洋画法有了参照之后获得了灵感,才重新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于溯古中有了创新。
文艺评论是推动文艺创作的动力,它不仅能够引导受众认知,辨善恶、鉴美丑,而且在助力新时代艺术事业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是朱屺瞻先生诞辰130周年,朱屺瞻先生从艺生涯长达80余个春秋,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相交织,艺术道路独特而艰辛。
20世纪末,朱屺瞻以耄耋之龄,以“野”字当先的重彩写意迅速崛起,令文人金石大写意的画风重开生面,亦使中西合璧的艺术思潮再掀狂飙。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画家徐悲鸿和诗人徐志摩在“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期间,围绕是否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画家作品的话题,展开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论争。
原标题:风靡一时的民国月份牌提起《月份牌》,恐怕老一辈过来人都会记忆犹新,它曾经以雅俗共赏的格调在上海滩风靡一时,成为海派文化的一个标识。月份牌画源起月份牌发祥于清末的上海滩。1843...
来源:荣宝斋回眸20世纪百年中国画发展,我们时常感到“有些激情还没有仔细回味,就已经成为了历史”“有些成就还没有深入研究,便已是‘传统’”“有些思考还没来得及挖掘,就已经搁浅”“有些...
来源:美术报学术主持/撰文:刘建轩中国画对于亭台楼阁等复杂建筑物的描绘自古有之,早在山水画尚未成熟的魏晋时期亦有记载。正如东晋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所写:“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
原标题:留白,留的是什么?中国传统水墨画与西方古典油画不同,其对于画面中空白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画家的认识中,画面里的留白,要让人产生对空间的联想,那里面有云烟、有雾气、...
2020年12月28日,《第三届“唐风传承”十人展》,在北京SK大厦世鳌国际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世鳌国际、中国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联合会、北京现代工笔画院主办;梵睿尚品文化公司、北京元道书...
在20世纪初西学东渐之风席卷中国文化,潘天寿则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在中国画的用构图、笔法和立意等方面在前人基础上有推进。
各位亲爱的读者,久违了!澄心如画搁笔两年多,非常惭愧。这两年多里,收到好多私信和后台留言:澄心如画是不是烂尾了?看到这掷地有声的灵魂拷问,心脏和手机一起颤抖不止啊~~~于是打算洗心革面...
注重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研究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法、独特的工具材料、民族风格与当下的审美表现观念,寻找中国画在当代的一些突破点,或者说是融合点。
徐华的花鸟画在用色方面有他独到的地方,他用灰绿色的调子来营造画面的气氛,从传统的中国画花鸟画和现代人的所为水墨写意方面,徐华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