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德

认证艺术家

关于曾来德

曾来德,一九五六年生于四川省蓬溪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艺术领域

“艺术”的曾来德

动态资讯 2018-01-14 10907
曾来德
认证艺术家

西人如荣格和贡布里希都曾表示过这样的态度:比较起来,艺术家比之艺术作品更为重要。如果我没有领会错的话,他们的意思是在说:创作主体是艺术主体的“造物主”,因而更重要。这颇类似于我们传统文艺论中的“人本”重于“文本”的思维方式,当然仅仅是类于而已,实际上的西方人或中国古人,都不会只重人或艺术,因为二者的关系是那么密切相关。不过,我确实确信一点:艺术家是否在本质上够得上“艺术”,是一个人艺术优劣高低的根本所在。显然,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并不都能清醒地认识自己。以为临摹过几年碑帖或者入选过几次展览加入了书法家协会了便是当然的“书法家”者俯拾即是,其实,这与真正的艺术创造相去不啻霄壤。

在这一点上,我不能不对军旅书家曾来德抱以很大的敬意。数年前有人撰文说他是道“川菜”,川菜的特点是麻辣。曾来德是典型的四川人,那种为人为艺的作风确实很“辣”,一股奔放不羁无遮无拦“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气味在他的作品和为人上都明显地体现出来。蜀中自古多才俊。往昔东坡先生作文“如万斛泉源,汩汩没没,不择地而出”,今日曾来德作书颇似之,兴来不可止,兴去不可遏,一副汪洋洒落的风度,够得上蜀人做派。

曾来德如今是“展览型书家”——数年间,他从北京,展到上海、南京、安徽、西安、兰州、成都、深圳、武汉等地,流向所向,引人关注。不过,他的展览形式是个展方式,都与一些陆续入选大展国家展书家不同。我想,曾来德选择这样的方式,大概是为了保持个性表现和艺术创作的最大自由。作为一个创作勤奋的书法家,他的作品数量与活动频繁是惊人的。在他崭露头角的80年代初,以他的年龄与实际水平而言,都令人刮目。但是,如果到此为止,则曾来德的价值便会暗淡不少。曾来德的价值日益体现在他强烈的创造观念上,而这一点,正是一个现代书法艺术家必不可少的素质与修养。正是在创造意识的驱动下,曾来德旺盛的创作活力与创造才能得到了激发,他自觉不自觉地试图担负书法传统的当代责任,这立足点足以令人佩服。我们得承认,曾来德前路茫茫——因为他为自己设定的是一条非比寻常的艺术创造之路。

曾来德的特殊在于,他在创作实践上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书家,但他的创作观念却是充满理性的。他在一些场合表述出来的观点,其深度每不下于一些平庸理论家。这至少表明,他不仅是一位勤奋的实践家,更是一位勤于思考的人,相比于不少书法风云人物,曾来德更扎实、更逻辑、更有使命感,当然,也许某种意义上,曾来德也属于“风云人物”,但是,至少在我眼中,他的“风云”是有底蕴的。仅举曾的一段话为证:“传统是什么?这是又一个难题。传统可能是谬误的传统所产生的知识。”(《曾来德书法艺术》)通过这段“自述”,我们不难感受到曾来德对书法艺术的沉思所及之深度。

曾来德的艺术家素质恰就体现在他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谦虚又自信,既认知历史和传统又试图超越历史和传统。他在漫长的书法探索道路上也走过了不少弯路,可以说经常在调适自己的艺术触角,比如,他有过沉湎工具材料的阶段,有过醉心于感情宣泄的过程,有过形式迷恋的尝试,有过专注临摹传统经典的时期……但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只属于他“艺术”的自我“实现”的铺垫与经历,他期期以求的,只在于自我的“艺术”。不管曾来德如何做,我都相信他是在释放他的潜在能量——关于艺术感受与思考的积贮。

坦言之,尽管我或许对于过去频繁的书法举措有保留性看法,但是,我由衷欣赏钦佩曾来德艺术家的创造力。在这个“书法”泛滥而“艺术”匮乏的时代,我觉得曾来德有值得重视的意义。在我眼中,曾来德太早熟、太聪慧、太锋芒、太厉害——那么地“艺术”,不过,我作为道友,真诚地企盼他在书法王国的未来驰骋中再坚实、再沉凝、再纯化。